中新网福州12月5日电 (记者 刘可耕)寿山石雕、玉石雕、木雕、根雕、竹刻、骨雕、软木画、脱胎漆器、漆画、陶艺、花画工艺、珠宝首饰等众多传统工艺门类作品5日亮相福州,展现传统工艺的魅力。
12月5日,福州市第27届工艺美术创新设计“如意杯”大奖赛作品展在福建省海峡民间艺术馆开展。福建省海峡民间艺术馆供图
当日,福州市第27届工艺美术创新设计“如意杯”大奖赛作品展在福建省海峡民间艺术馆开展。本次展览共展出该大奖赛入围决赛的110件优秀作品,设置了金奖、银奖、铜奖、最佳创意奖与最高人气奖。
展览现场还安排了各个门类的工艺师进行现场展演。福建省海峡民间艺术馆供图
该大奖赛延续“守匠心 致创新”的主题,参赛工艺门类范围广泛,参赛人员年龄跨度大。他们中既有技艺精湛、成果丰硕的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也有充满创意和激情的年轻工艺师。
展览现场还安排了各个门类的工艺师进行展演,吸引不少观众围观。
福建省海峡民间艺术馆馆长黄文明告诉记者,福州市工艺美术创新设计“如意杯”大奖赛是福州传统工艺美术行业的一次盛会,从中涌现出众多的工艺美术大师与技术能手。“这些意气风发的青年工艺师们,是福州工艺美术的一块块‘璞玉’,他们经过了‘如意杯’的洗礼与打磨后,能够在未来的艺术道路上绽放出新的华彩。”
福州传统工艺美术历史悠久、品类繁多,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闽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意杯”大奖赛自1986年创办至今,已成功举办了26届。(完)
中新社广州12月5日电 (记者 蔡敏婕)“2023从都国际论坛”连日来在广州举行。40多国前政要、国际组织负责人以及外国驻华使节、专家学者等围绕“多边主义:更多交流、更多包容、更多合作”主题开展深入研讨。
10年来,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加入了共建“一带一路”大家庭。共建“一带一路”,已经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化为现实,从倡议转化为全球广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一带一路’倡议在拉丁美洲是有非常明显的效应,大家都在谈‘一带一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确很有实效。我觉得其实在很多方面这些效果也超越了基础设施的领域。”斯洛文尼亚前总统、世界领袖联盟主席达尼洛·图尔克称,两周前,他在拉丁美洲参加会议的时候,从会议获知拉丁美洲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可,“它不是一个空中楼阁,它是一步步累积起来的”。
“尤其是不发达国家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时,会因为规则门槛而无法进入。而‘一带一路’倡议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开放性,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院长李向阳表示,基础设施落后是困扰发展中国家经济“起飞”的最主要障碍,“一带一路”倡议是以基础设施投资作为起步,以互联互通作为抓手,来缓解世界市场的失灵问题。
“要致富先修路,修桥修路,这是最重要的。任何一个经济体,如果要发展,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必不可少。”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理事长郑永年在论坛举办期间接受采访时表示,“一带一路”倡议实现物质意义上的互联互通。
“我们希望‘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大部分老百姓都是可以获利的,‘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能共享中国的发展。”郑永年称,“实际上我们从基础设施建设转向民生经济发展,也是希望‘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也能实现共同富裕,这是一个普遍的价值观,没有人喜欢贫穷,也没有人喜欢一个富而不公的社会”。
在郑永年看来,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体量大,11个城市有着很好的劳动分工,比如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深圳是科技创新中心,广州是全球商贸中心等,这种明确的劳动分工,对于经济发展非常有利,“共建‘一带一路’将会更注重民生经济的发展,香港、广州和深圳都具备这样的能力,我个人觉得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应当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领头羊’”。
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党委书记石佑启看来,在推进“一带一路”基础设施“硬联通”的基础上,应着力构建更高标准的公正、透明、可预期的国际经贸规则体系。(完) 【编辑:钱姣姣】